我國鋯、鉿冶金技術研究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,通過聯合攻關,1960年解決了鋯、鉿分離技術,制取了原子能級海綿鋯。1963年,上海合利冶煉廠開始了海綿鋯的工業(yè)化生產。20世紀60年代末期,遵義鈦廠和錦州鐵合金廠建成了海綿鋯和海綿鉿生產車間,形成年產200噸海綿鋯、4噸海綿鉿的生產能力,使我國初步具備了海綿鋯工業(yè)化生產的基礎,并成為當時少數幾個具備工業(yè)化生產海綿鋯、鉿的國家之一。20世紀70年代后期,因需求驟減,核級鋯生產線全部關停,僅錦州鐵合金廠保留工業(yè)鋯生產線,主要生產少量火器鋯。
1997年遼寧錦州鐵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恢復年產100t原子能級海綿鋯和2t原子能級海綿鉿的生產建設,2001年該生產線開始運行。錦州鐵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恢復建設時,除鋯鉿萃取分離工藝采用我國20世紀80年代較為先進的“N235、P204—硫酸體系萃取分離工藝”,其它工序仍采用20世紀70年代的技術,與國外鋯鉿工業(yè)相比尚有相當的差距。
朝陽百盛鋯業(yè)完成了“原子能級海綿鋯制備新工藝應用研究”項目,并且建成了年產150噸原子能級海綿鋯的生產線,產品技術性能指標達到原子能級海綿鋯的要求。該新工藝生產成本低,產品質量好,技術經濟指標處于國內領先地位。
目前我國生產海綿鋯的廠家主要集中在遼寧,包括中信錦州鐵合金股份有限公司(原錦州鐵合金廠)、朝陽百盛鋯業(yè)有限公司、寶鈦華神鈦業(yè)有限公司等,主要生產工業(yè)級和火器級海綿鋯,核能級海綿鋯基本依靠進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