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讀:作為智能航道建設的核心工程,長江電子航道圖系統2.0版的試運行試點工作,已于8月10日在瀘州航區(qū)全面展開。2015年之前,長江航道將借助終極版的電子航道圖系統,成為世界領先的內河智能航道。
今年8月10日,升級后的長江電子航道圖(2.0版)系統,試運行瀘州航區(qū)試點工作正式展開。
系統升級到終極版后,駕駛員甚至可以用語音指令遙控船舶,讓船舶自動選擇最佳航線行駛。
當你在長江中駕駛輪船運送貨物的時候,船上的智能終端不僅會為你自動規(guī)劃最佳航線,還可以根據你的語音指令自動行駛。這不是電影《007》中的場面,當智能技術全面融入到長江航道的管理、維護和服務當中的時候,這就會變成現實。
昨日,華西城市讀本記者從長江瀘州航道局獲悉,作為智能航道建設的核心工程,長江電子航道圖系統2.0版的試運行試點工作,已于8月10日在瀘州航區(qū)全面展開。2015年之前,長江航道將借助終極版的電子航道圖系統,成為世界領先的內河智能航道。
試運行試點長江電子航道圖系統升級
長江電子航道圖系統,是用數字化的形式直觀準確地展現長江航道等,為船舶安全航行、航運管理等提供多功能應用服務的一種系統。
2011年12月22日,交通運輸部長江航道局在武漢宣布,貫通長江2687.8公里干線航道的長江電子航道圖(1.0版)已研發(fā)成功并投入使用。自此,在長江上行船,如同在陸地上駕駛擁有GPS導航系統的汽車,更加直觀、方便、快捷。
今年8月10日,升級后的長江電子航道圖(2.0版)系統,試運行瀘州航區(qū)試點工作正式展開。長江瀘州段蘇家溪(上游航道里程926.0公里)至手爬巖(上游航道里程899.0公里)的27公里航道,在全國范圍內的內河航道率先試運行試點。這套系統,將在今年10月1日在長江航道全線試運行。
長江瀘州航道局將通過本次試運行試點工作,試驗長江電子航道圖(2.0版)系統運轉全流程,及時發(fā)現系統存在的問題與不足。同時,積累航道維護經驗。
技術世界領先可實現語音指令遙控船舶
“只要船舶安裝了長江電子航道圖系統,駕駛員就可以在實時顯示屏上隨時監(jiān)控到水下地形、河床兩岸地形圖、航道航標等要素信息,整個航道的橋梁、索道、架空管線和沿岸的碼頭等建筑物,也能隨時看到。”長江瀘州航道局航道處負責人代永見介紹,該系統升級到終極版后,駕駛員甚至可以用語音指令遙控船舶,讓船舶自動選擇最佳航線自動行駛。
“目前,長江電子航道圖系統(2.0版)的核心技術,在國內的內河航運中位居第一,在世界內河航運中也處于領先地位。”代永見說,長江電子航道圖系統,是根據交通運輸部頒布的《長江電子航道圖制作規(guī)范》研發(fā)的,可進行信息及時動態(tài)更新,提供航道要素功能化服務。
代永見介紹,運輸船舶可根據系統提供的實時航道水深、航道寬度以及橋梁凈空,選擇最經濟、最安全的航速和航路。此外,港航管理單位可利用智能航道提供的詳實信息,結合營運船舶航行情況,輔助進行水上交通監(jiān)管與執(zhí)法。
中英兩種版本系統可與AIS系統兼容
“為了方便海船進入長江航道,同時也考慮到在亞洲內河航運中推廣的問題,我們研發(fā)了中文和英文兩種版本的長江電子航道圖系統。”代永見介紹,這套系統操作方便,設計上也很人性化,還能與海事等監(jiān)管部門現在使用的AIS系統兼容,這為以后的推廣奠定了較好的基礎。
代永見介紹,長江電子航道圖系統正式推廣后,航道管理人員利用遙測遙控與智能控制技術,可以對航標狀態(tài)、水深、整治建筑物和船舶設備等,進行主動遠程監(jiān)測與智能控制,實現航道要素管理和養(yǎng)護的智能化。船舶駕駛人員利用智能航道系統,可以迅速對航道突發(fā)事件作出反應,輔助現場決策和應急處理。決策和管理部門利用數學模型技術,可根據河床地形變化,預測航道演變趨勢,為航道規(guī)劃與設計提供決策參考。
目前,長江瀘州航道局的專業(yè)測繪人員,正在抓緊測算、收集、分析試運行試點航區(qū)內的各種要素信息,預計本月下旬可完成這項工作。